随着居民宠物饲养量逐年攀升,
动物致伤事件亦随之频发。
为规范处置犬、猫、啮齿类动物
咬伤抓伤,及毒虫、毒蛇蜇伤等情况,
有效降低狂犬病、
破伤风等疾病传播风险,
隆回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现已正式开诊,
将为市民提供 24 小时专业医疗服务,
全天候守护群众健康。
一、狂犬病核心定义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动物的唾液传播,潜伏期多为 1~3 个月。
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一旦感染发病,病死率几乎为 100%。
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占多数,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麻痹型(表现为肌肉瘫痪、意识模糊)两类。
二、传播途径
动物咬伤或抓伤:最常见传播方式,我国 95% 的病例由犬咬伤引起,5% 由猫引起,蝙蝠等动物也可能传播。
黏膜 / 皮肤接触: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眼睛、口腔等黏膜进入人体。
三、暴露分级与对应处理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 年版)》,暴露分为三级,需按级处理:
暴露分级 判定标准 处理方式
Ⅰ 级 皮肤未破损,仅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 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约 15 分钟
Ⅱ 级 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1. 立即按规范清洗消毒伤口;2.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 级 单处 / 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 / 抓伤,或黏膜接触动物唾液 
1. 立即按规范清洗消毒伤口;
2. 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3.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四、伤口处理与疫苗接种规范
1. 伤口处理步骤
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 15 分钟,勿挤压伤口,确保彻底清除表面病毒和细菌。
消毒:冲洗后用稀碘伏擦拭伤口,消毒范围需覆盖伤口周边 1-2 厘米,禁止使用酒精,避免刺激伤口。
2. 疫苗接种程序
被致伤后需尽快全程规范接种,我国常用两种程序:
5 针法:在暴露后的 0、3、7、14、28 天各接种 1 针。
2-1-1 程序:在暴露后的 0 天接种 2 针,7 天、21 天各接种 1 针。
五、预防措施
定期为家养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减少流浪动物数量。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狐狸等可能携带病毒的种类,流浪动物危险性更高。
被高危动物致伤后,规范处置伤口、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并全程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六、常见误区辟谣
“家养宠物接种过疫苗,被抓伤后不用管”:错误。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衰减,宠物室外活动可能接触病毒,人被致伤后仍需立即冲洗伤口并就医评估。
“伤口没出血就不用处理”:错误。病毒可通过微小皮损或完整黏膜侵入,Ⅱ 级暴露需立即处置。
“孕妇不能打疫苗”:错误。狂犬病疫苗无禁忌证,孕妇、哺乳期女性均可接种。
“全程接种后终身免疫”:错误。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再次暴露且间隔超过 3 个月需加强接种。
“接种疫苗后需要测抗体水平”:错误。全程规范接种后一般无需检测,特殊需求下,抗体浓度≥0.5 IU/ml 即为有效保护水平。
需立即就诊的情况
出现以下动物致伤情况,需及时就医:
哺乳动物致伤:犬、猫、蝙蝠等抓咬(即使是微小伤口)。
爬行类动物致伤:蛇咬伤。
毒虫蜇伤:蜂、蝎等致局部肿胀、头晕、恶心。
啮齿类致伤:鼠、兔、松鼠咬伤。
禽类啄伤:鸟类、家禽致深伤口或红肿疼痛。
隆回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预防门诊核心服务
专业清创:专业伤口清洗机、深层次伤口处理、缝合(美容缝合);
免疫双重保障:
按需注射主动免疫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单抗、抗蛇毒血清;
破伤风防控:针对性接种破伤风主动疫苗,注射破伤风被动疫苗/免疫球蛋白/单抗;
全程随访:追踪伤口愈合并及时干预感染风险。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依托我院急诊医学科建设隆回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以打造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动物致伤救治中心为己任,为“健康隆回”添砖加瓦。
地址:隆回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时间:24小时接诊(节假日无休)
电话:0739-8244613(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