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非超人,
却总在关键时刻化身守护者;
他们没有魔法,
却以专业与温情诠释‘人间值得’。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些平凡而闪耀的瞬间,
聆听白衣与病床的对话,
感受护理人文的温柔力量——
真正的治愈,始于技术,终于人心。”
今天的故事来自于
骨二科护士长——肖倩
我的故事
时隔半年莫大哥重新来到骨二科,
这一次看到他精神抖擞,
带着一幅满怀感恩的《大医精诚》(节选),
郑重地送给全体医护人员,“
‘精’于术,
‘诚’于心,
你们用专业的技术帮我恢复了肩膀,
用真心的照顾让我有了信心,
这四个字,你们当之无愧。”

四月的风带着暖意钻进骨二科病房,我第一次见到莫大哥时,他正坐在床边,左手小心翼翼地托着右肩,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支裹着保护套的毛笔上,神情里满是焦虑。
莫大哥今年56岁,是位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平日里最爱的就是铺开宣纸,挥毫泼墨。可昨日的一场外伤让他的右肩“罢工”了,检查结果显示,他不仅有右冈上肌腱撕裂,还合并了右肩撞击综合征、肩关节积液和创伤性肩周炎。“医生说要做手术,我不怕开刀,就怕以后握不住笔,写不了字。”莫大哥的话,让我心里泛起一阵柔软,也默默记下了他的这份牵挂。
术前:用专业化解焦虑,用细节传递温暖
术前准备阶段,莫大哥的紧张感越来越明显,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我们团队决定从“解心结”和“做准备”两方面入手,帮他稳住心态。每次查房,我都会特意多留五分钟,和他聊书法:“莫大哥,您最擅长写瘦金体吧?我看您手机里的作品,笔画多工整啊!”听到聊书法,莫大哥的眼睛会亮起来,话也多了起来。趁着他情绪放松,我再慢慢讲解手术方案:“您要做的肩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我们会和医生一起帮您制定康复计划,只要配合好,肯定能重新拿起笔。”
为了让莫大哥更直观地了解手术流程,科室副主任陈俊杰还特意准备了肩关节模型进行了手术模拟讲述。我手把手教他“呼吸训练”和“床上翻身法”。“术后早期不能用力抬患肩,所以现在要练好用左手辅助翻身,避免压到伤口。”手术前一天,我特意拿来纸和笔,莫大哥愣了一下,颤颤巍巍地在纸上写出“平安”两个字,充满希望地说道:“等我好了,一定给你们写幅像样的!”
术后:以精准护理护航,以耐心陪伴康复
2025年4月15日,莫大哥顺利完成了全麻肩关节镜下右肩袖修补术、肩峰成形术、肩关节清理术。术后早期阶段的护理的关键,在于“保护修复+被动活动”。每次交接班时我会密切观察莫大哥的伤口情况,严格指导其佩戴支具,规范做好疼痛与肿胀护理,让莫大哥试着握握拳,旋转腕关节,缓慢地协助他做“钟摆运动”、“被动前屈、外旋”。“您别紧张,咱们循序渐进,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练了几次后,莫大哥渐渐放松下来,甚至能自己小声数着节奏:“一、二、三……”
术后中期开始指导莫大哥增加被动活动范围+主动辅助训练。“爬墙运动”是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的关键,我在病房的墙上贴了一张带有刻度的纸,让莫大哥面对墙站立,右手掌心贴墙,左手辅助着慢慢向上“爬”:“您看,今天能爬的比昨天又高了,进步特别大!”莫大哥康复的信心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坚持中树立起来了。
随着康复训练推进到主动活动+力量强化的后期阶段,莫大哥的右肩功能一天天恢复。他已经能自己用右手吃饭、喝水,基本达到正常活动范围;他第一次试着拿起了毛笔,虽然只是简单的横、竖、撇、捺,却让他激动得红了眼眶。
康复:用陪伴见证成长,用信任书写感动
出院那天,莫大哥特意叫住我,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这是我昨天偷偷写的,虽然还没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想先送给你们。”我展开纸,“大医精诚”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笔锋虽稍显生涩,却透着一股韧劲。

2025年10月29日,时隔半年莫大哥重新来到骨二科,这一次看到他精神抖擞,带着一幅满怀感恩的《大医精诚》(节选),郑重地送给全体医护人员,“‘精’于术,‘诚’于心,你们用专业的技术帮我恢复了肩膀,用真心的照顾让我有了信心,这四个字,你们当之无愧。”我看到这副书法作品,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想起他刚入院时的焦虑,想起他术后康复时的坚持,想起他写下“大医精诚”时的认真。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可在患者眼里,这些细微的付出却成了最珍贵的温暖。看着莫大哥介绍自己书法的笑容,我忽然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连接;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患者的身体,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风再次吹进病房,带着莫大哥留下的墨香,也带着这份护患之间的温暖情谊,在十月的阳光里,静静流淌。
——骨二科护士长肖倩
骨二科(上肢骨科、小儿骨科)简介
仁施赧水躬耕不辍,术誉资江一脉相承。1958年骨科作为外科亚专业发轫肇始,1997年单独成科更名为骨科,2018年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授予骨科专科联盟医院。2020年被评审通过为隆回县第一个省重点专科。数十年来,在传统创伤骨科精益求精的基础上,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运动医学关节镜手术、小儿骨科微创技术均已达到成熟水平。为促进骨科学科进一步发展,于2024年12月成立骨伤二区。
精英团队: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研究生1人,学科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医师分别到国内顶级医院进修学习,在骨科领域具有精湛的技术、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开展技术:肩膝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上肢、足踝的创伤传统修复及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骨科(包括0-14周岁年龄层四肢骨与关节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显微外科(显微镜下血管神经肌腱损伤修复,神经卡压松解转位等)。
展望未来:根植传统不泥古,兼收并蓄立前沿;至精至微履医道,铮铮铁骨显匠心。站在新的起点,骨伤二区团队将秉承“诚信善良,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遵循“以最小的痛苦、最小的代价成就最佳的功能、最美的外观”的诊疗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朝着建设区域一流骨科中心阔步前进!
编审:周雅菁
二审:王永华
三审:刘清华